
联系我们
400-8768208
2007年夏天,北京奥运测试赛,一场曲棍球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京林业大学物业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刘寅寅和几个同学却在露天的看台上背对赛场,认真关注着观众们的一举一动,原来她们是奥运志愿者,确切的说是坐席服务员,正做着维护看台观众秩序的工作。
当天天气非常炎热,陪同巴基斯坦观众来观看比赛的一位华裔女性撑起了自己的遮阳伞,刘寅寅赶紧上前温言制止:“您好,请收起您的伞,谢谢您的配合。”但这位观众却并不买账,在刘寅寅多次提出让她收伞时,她却生气了:“这么热的天我会晒伤的!”“门票须知上也没有说不能打伞呀?”
刘寅寅和同学们并没有着急,而是耐心地跟她解释:打伞不仅会影响到后排观众观看比赛,也有一定的可能在欢呼时扎伤周围的观众,但这位女士却依然我行我素。双方几乎进入对峙的状态。
刘寅寅的志愿者主管也来救场,与志愿者们一起劝说,这时周围的观众看着志愿者们在烈日下辛苦地工作却得不到理解,也对这位女士有了意见。几位老年观众说,您就理解一下,收起伞吧,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坚持依规定观看比赛呢。周围观众的好心劝说,让她再也无话可说,收起了伞。
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奥运志愿者在2007“好运北京”测试赛上的真实经历。“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学校里可碰不到这样的人。虽然我们也能理解观众,可是原则问题还是要坚持的。”刘寅寅说:“现在再遇到这一种的事,处理起来会有更多更灵活的方式方法。”奥运期间,她将以志愿者主管的身份又出现在曲棍球场馆。
刘寅寅的师弟,北京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徐佳辰与刘寅寅一样也是奥运志愿者,在谈到参加志愿者工作的感受,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成长。
“我一进大一就在奥运志愿者选拔中报了名。”徐佳辰说:“能够参与奥运是我读大学之前就梦寐以求的事。”
一开始徐佳辰就像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大兵,有着满腔的兴奋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可具体能做什么,他却自己也说不清。入校一年多,志愿者也做了一年多,现在的徐佳辰与原来相比,可是判若两人。
自从徐佳辰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奥运志愿者后,已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实践活动和奥运测试赛,他慢慢的变成了志愿者主管助理,现在他还定期到中关村海龙大厦附近的献血点进行服务工作。谈到现在志愿者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徐佳辰说:“看台服务风吹日晒,辛苦是最主要的。”
作为志愿者主管助理,徐佳辰在与其他人配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主管与组内成员的关系,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以前的徐佳辰是不可想象的:“一年多来的工作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实际的工作上的能力,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已经称不上困难了。”
据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佟立成介绍,2006年8月28日真正开始启动志愿者招募计划以来,在奥组委未确定在该校招募志愿者具体人数的情况下,该校先期招募了200名志愿者组成奥运前期志愿者骨干团队重点培养,其时刚一入校的徐佳辰就是这里面的一员。
针对志愿者专业分散、不易管理的现状,北京林业大学制定了3个阶段的志愿者培训计划。第一阶段将这些志愿者按兴趣分为10个小组,比如体育、文艺等。“这些志愿者很多都是刚一入校的新生,对学校环境和同学们都不熟悉,这样分组有利于这些志愿者之间更快地熟悉起来。”佟立成说。
徐佳辰说:“刚开始大家还很陌生,但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很快地融在一起,很快地组织起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慢慢地有了团队配合的意识。”
第二个阶段将小组打散,分到各个学院来管理,在相同专业学习、相同宿舍居住的背景下,让志愿者们在理论学习和各种奥运培训、教育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个阶段就进入到为奥运服务的具体训练中。训练中,志愿者们严格按实际在做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模式来进行分工。2007年北京奥运测试赛上,这样的训练,让林业大学的志愿者们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各个阶段中,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但是这个骨干团队起到的核心作用很明显,目前该团队将有几十位志愿者主管或者主管助理参与到奥运期间的服务中。
“服务奥运当然是志愿者们的第一工作,”佟立成说,“但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校,我们还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提出奥运促成长的理念。”
在佟立成看来,奥运会是百年难遇的盛事,参与奥运对学生志愿者来讲不单单是一种光荣,更意味着具体能力的提升。学校在培养奥运志愿者的过程中,很看重这次奥运会给这批学生的成长带来什么,在志愿者训练和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养成的能力,将成为这些学生的人生财富。
不仅如此,在奥运还未开始之前,林业大学已开始着手准备奥运之后志愿者服务的成果转化工作。奥运结束后,学校将把本次奥运志愿者选拔、组织、培训等实际在做的工作的经验形成成果,把奥运志愿者转化为日常的志愿者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受益。